晴空逐云记
我承认这个名字很奇怪,这没问题。开这个坑主要是我希望能够借此提升我可怜的表达能力。毕竟,除了写情书以外这是我能找到最好的,带真情实感的写作契机了。平时的议论文大多都只是凑数之用,因而“每况愈下”。
回到正题。今天是 2024 年 10 月 1 日,国庆节。高三的身份让我们的国庆假期缩短到了三天。前天刚因为一些小问题去了医院,本来以为今天的计划已经泡汤了,但是昨天做作业实在是太顺利了,所以就仍然抽了一天空去骑车。
其实我并不喜欢运动,尤其是耗体力的。不知为何,小时候我是一点运动都不想整,一心埋在书中。而现在,虽然心思也不尽在书中,但对运动的厌恶始终没有改变。所以为何喜欢上骑行,还是 100 公里一次的长距离,我想,就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抗吧。在 100 公里的中途,有很长一段是十分荒凉寂寞的空地。那里往往没有人,没有烟火气。但正因如此,当我一个人行于其中是,一边听着音乐,一边用喘息声,歌声,吼声(应该挺有画面感的吧 XD)穿透孤独时,那种愉悦与骄傲,远比一次成绩一次
早在三个多月前的 中考 / 高考 假期,我第一次挑战了这一条线路。那天的过程很坎坷,起初是因为血气方刚但又刚过了头,开头约 20 公里全部冲过去了。这本身没问题,但是我实在是太缺锻炼了,同时没有带够干粮,然后在之后的大概 10公里几乎「蔫(niān)」了。直到 30 公里左右离开主路去找了个便利店买了一堆吃的才缓过来。最后全程 7 小时。今天反而不是东西带少了,而是东西带多了,10 包饼干一共吃了……1 包!
话说这次的小朋友有点多,或许是因为大家都开始重视身体健康了。但是路上所有的小朋友都骑着自己的(亦或是租的)自行车,这让我好生羡慕。因为懒,我两次都是骑的共享单车。好处是又便宜又省心,不用担心还车问题。但也正因如此,我面临了两个严峻的问题。第一是速度,我严重怀疑共享单车有一个大约 20km/h 的速度上限。因为每当我达到这个速度时,我就很难再提升,即使我蹬得很用力。第二就是还车。想不到吧,滴滴青桔的还车点机制在这里成了大问题,因为我的行程中途很大一部分是比较荒僻的区域,所以并不在他们的调度区内,进而导致我不能随时还车。中途好几次都是时间快到了结果不在还车点。连续冲了好几个段以后回到居民区才没那么匆忙。
第一次运动完后,华为运动健康认为我需要至少 96 个小时才能恢复。而第二次后只用了 56 个小时。第一次没经验状态差,所以 7 个小时完成也不算差。这次就更进一步,6 小时 22 分完成总共 103 公里。当我看到回家的地铁站的时候,我第一次感觉腿软了。或许,这就是旅途的意义。或许,这就是坚持的意义。
要说通过这 200 来公里改变我对体育的态度,或者提升我的身体素质,这似乎过于的急功近利,乃至于有些飘渺。不过,下一次我一定会记得,在出发前准备好防晒霜,即便是在阴天里。
所谓万丈深渊,下去,也是前途万里。
又及:写完这篇应该就破全站 1w 字啦!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